[幼师随笔] 为什么老师说一句,胜过你说十句?(家长请认真看看)

[复制链接] 0
回复
753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7-3-16 14:59: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天今年3岁半,自从上幼儿园后特别听老师的话。比如,老师说不能浪费粮食,他会吃到碗里一粒米不剩,即使吃撑了也绝不浪费;连平时最怕的吃药、打针,他都能照着去做。

可是,回到家后,我说什么都不管用,偶尔教训他几句,他还发脾气,有时候逼得我只能用“告老师”这样的手段才能让他乖乖就范……真是太伤我心了!

——天天妈妈留言

这样的情形相信很多家长并不陌生。在家里“天不怕地不怕”的“小捣蛋”怎么到了幼儿园老师面前就变身为听话的“乖宝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鲜明的对比?

老师更擅长把握幼儿心理

幼儿园老师通常都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他们更擅长把握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心理特点,掌握更科学的教育方案,拥有更丰富的沟通技巧,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孩子纠正不良习惯,培养健全人格。


老师制定了明确的行为准则

入园后,吃饭、睡觉、同伴交往、游戏等一日生活各项活动,老师会帮助孩子建立一日常规,明确行为要求,这有助于孩子形成自我约束意识;而在家中熟悉的环境里,少了集体生活的秩序感,取而代之的是家长的溺爱纵容,孩子的常规意识必然大打折扣。

老师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老师给孩子们传递的都是积极正面的形象,在要求孩子要做好某事前,老师会以身示范,做好表率;而父母在家中对孩子提要求时会不自觉地采用“双标”——只要求孩子要做到,自己却不以身作则,结果自然难以使孩子心悦诚服地遵守规则。


那么,当孩子总是把老师的话奉为“圣旨”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小编有妙招哦~

1、审视自己的教育态度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长的权威会被老师替代一部分,家长首先要保持理智,正视这种行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吃老师的“醋”。在这个阶段,面对孩子的执拗和反抗,家长要避免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迫使孩子服从,这样只会引起孩子更为强烈的反抗;也不能过于娇惯孩子,盲目顺从孩子的要求,否则,可能会助长他们自私、任性的不良品性。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以身作则、因势利导,并对好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引导孩子正确理解老师的指令

听老师的话甚至崇拜老师对于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是有利的,但是当孩子对老师的话盲目服从或是理解有偏差时,家长应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帮他们理解老师的真正意图。


比如上文的案例中,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老师不让大家剩饭菜是为了培养他们不浪费的好习惯,但如果真的吃饱了,可以告诉老师确实吃不下了,下次少盛一点。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正确地理解老师的指令,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3、不做“指挥式”家长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伯恩曾提出了一个“自我状态”的观点:人有不同的自我状态,分别是父母自我状态、成年自我状态以及儿童自我状态。在父母状态里,人们通常喜欢管理、指挥、纠正别人;在成人状态里,大家会平等沟通、互相合作;儿童状态一般是孩子们所属的状态,处在这个状态时,人会比较情绪化,容易随着心情起伏而大哭、大笑或任性发脾气。


如果你常感到孩子不听话,喜欢和你顶嘴、发脾气,那么很可能是你的“父母自我状态”过强,给孩子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而在幼儿园里,孩子通常更倾向于“成人状态”,他们会因为受到了老师公正平等的对待而自觉维护和遵守共同的规则。因此,不论你的孩子多么年幼,请多给孩子一些“成人式”的尊重,拒绝成为指挥、命令型的家长。

小编说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把刚开始接受教育的幼儿比喻为一块大理石,那么家庭、教师就是位列第一、第二重要的“雕塑家”。父母想要把孩子塑造成理想的样子,让他们在家和在幼儿园都能表现优异,就必须与老师真诚沟通、通力合作,共同完成“雕塑”工作,使教育成果获得最大程度地彰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