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孩子“偏爱”一位老师

[复制链接] 0
回复
871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5-27 14:3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源共享:孩子“偏爱”一位老师


      2岁半的妞妞刚入园一周,在幼儿园格外“偏爱”杨老师,午睡要杨老师陪,起床要杨老师穿衣服,吃饭要杨老师喂,日常活动要牵杨老师的手,回家和妈妈谈得最多的是杨老师……两周后,妞妞稳步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可有一天,妞妞妈妈不无担忧地与杨老师进行了一番电话长谈:“小妞妞只喜欢杨老师,我非常感谢您,但我也担心,如果您不在班上时,她在情感和行为上没有了依靠,那又该怎么办?我想请您帮忙,让她能够适应不同的老师。”
      妞妞的情况有一定的普遍性。3岁左右的孩子初入幼儿园,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与亲人,会产生精神上的紧张与恐惧,表现为哭闹、食欲不振等情况。在幼儿园,我们也常会发现个别幼儿特别黏某位老师,与该老师亲密接触时往往显得愉快、满足,但该老师不在孩子身边时,孩子却表现出孤单或不知所措。
      如果是在入园初期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太过紧张,因为目前孩子正处于重新建立依恋对象、适应新环境的过渡阶段:孩子运用“偏爱”某位老师的方式,获得类似家庭中亲人般的温暖与关怀,从而让自己适应陌生环境。
      如果此种情况一直持续,家长不能忽视,因为单一的依恋,会让孩子失去与更多同伴交往的机会,无法适应集体生活、体会其中乐趣,意味着社会性发展的缺失。
      无论孩子对老师产生何种程度的“偏爱”,其根源仍然是对环境的不适应。
      初期“偏爱”
      此阶段,家长不要强行让孩子适应不同老师,因为此时的“中心任务”是让孩子能够适应幼儿园生活,保持每天入园时的愉快情绪。一般当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后,此种情况会自然消失。但其间家长可给孩子以语言暗示:班上的老师都很爱你,有什么事情可以向班级任何老师讲述,寻求帮助。
      持续“偏爱”
      当孩子入园后持续出现对某一位老师的“偏爱”时,家长和老师应引起关注,这是孩子还没有完全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标志。可从短期、长期两方面将孩子的注意力由一位教师转移到几位教师身上,进而转移到与同伴的快乐游戏生活中。
一是短期行为方式。即家长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请求教师对孩子的关注与帮助。如邀请班级几位教师共同家访,让孩子感受到其他老师对自己的爱;或请班级其他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与孩子有更多“近距离”接触,如摸摸孩子、牵孩子的手、带领孩子做游戏并进行鼓励等,使孩子也能从其他各位老师身上获得自信,从而愿意与其亲近。
      二是长期行为方式。即家长可从引导孩子参与不同活动、培养其动手能力等方面着手,增强孩子在集体中参与活动的能力,体验与不同伙伴共同活动的乐趣,逐渐减小并转移其对某位教师的“偏爱”。
      方式1:请进来。每天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其在园生活情绪、交友情况。不定期邀请小伙伴来家进行亲子活动。
      方式2:走出去。家长多带孩子参加各种家庭聚会、幼儿间的家庭小组聚会,让孩子适应不同场合,积累与陌生人交往的经验,逐步体验和他人交往获得的快乐。
      方式3:勤动手。增强孩子的动手意识与能力,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较快适应环境,如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愿意摆弄不同玩具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