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互动] 走进家长的世界

[复制链接] 0
回复
913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5-13 13:0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进家长的世界


       一直以来,班级家园栏的桥梁作用发挥得并不是很好,老师希望家长能够通过这个窗口了解孩子的发展,并能在老师的建议下参与配合,可家长们对此却常常视而不见,不予回应。为此,老师们免不了抱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负责任,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期能够吸引家长的眼球。比如把家园栏中的小字变大字、多字变少字、黑体字变彩色字,增加幼儿照片等等,如此这般,效果还是不明显。问题究竟在哪里?
       有一天,刚升入大班对新环境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新鲜感的孩子们,站在家园栏前叽叽喳喳说了起来。“家园栏是老师布置的吧,是给我们的爸爸妈妈看的吗?”“我们能看吗?”“我们是不是也能和老师一起布置呀?”孩子们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是啊,正如孩子们所说,家园栏是老师布置的,是让家长们看的,可是明明从他们的言语中能感觉到他们也想成为其中的主角。想到这里,我恍然大悟,过去我们做的各种努力都只是我们教师的关注点,并不一定是家长所需,自然,他们不会太关注。可见,家园栏的问题就在于忽略了“共育”这一最重要的功能,忽略了“幼儿”这一最重要的主人公。
       那么,什么才是家长真正关心的呢?无疑是孩子们的一言一行、点滴进步吧。于是,我搂着孩子们的肩膀说:“家园栏是给爸爸妈妈看的,更是给你们看的呢!你们想在这里和老师一起布置一些什么内容呢?”
       “老师,我想把我的画贴在这儿讲给爸爸妈妈听。”浩浩抢先说。
       “我想在这儿告诉妈妈怎么做手工,这样回家以后我就能和妈妈一起做了。”
       我被孩子们的热情和积极性打动了,我决定马上开展一次幼儿参与设计布置家园栏的活动,并请孩子们回家“采访”爸爸妈妈,问问爸爸妈妈究竟想在家园栏里看到什么。
第二天,孩子们一来园就高兴地递给我一堆纸条:“老师,我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诗歌了。”“我想看看孩子们画什么画儿了。”“我想看看孩子玩游戏或做手工时候的照片。”……我焦急地展开纸条寻找着自己期待的内容,可是只有两个家长提到了“想了解班里正在开展什么教育活动,在家该如何进行教育引导”的内容。面对这样的结果,我有点失望。我想起了开学初的一件事。
       当时,我刚刚接手这个班,给孩子们布置了绘画作业——《假期中一件高兴的事》,想以此对孩子们能有一些初步了解。可一看孩子们交回来的作品,显然绝大多数都是家长包办代替完成的。家长们解释说:“孩子太小,不会布局,我画轮廓,他涂色,他一个人画不了。”当时我非常生气,也非常诧异,没想到家长竟然如此低估孩子的能力,剥夺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但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想,或许他们也是想让孩子给新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吧。
       现在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可以发现家长的教育理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只重视孩子活动的结果,却忽略孩子学习的过程,更不考虑作为家长该如何有效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教育中,与幼儿园一致配合,家园共育。“家园栏”的问题似乎并不像我想得那么简单。
       一时间,我沮丧、茫然,接新班时满怀的激情一下子掉进了低谷。在园领导的开导下,我仔细梳理了一遍自己专业成长的轨迹。自己过去对幼儿的主动学习也是一无所知,也是只重视孩子们活动的结果、作品的表现,对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却观察不够、了解不深。正是一个个活动的磨砺,一次次教研的感悟使我不断进步。那么,既然专家可以培养我,教研可以提高我,我怎么就不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与家长达成共识呢?想到这里,我豁然开朗了!
       通过开一次家长会,告诉家长这些道理显然不能实现我所期望的目标。我要让家长亲自体验一下孩子们学习的过程,让他们自己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总结出教育的规律和道理!
       经过班级教师的反复思考和讨论,我们终于选定了“制作不倒玩具”作为活动的主题。活动之前,我们给家长开了一个简短的说明会,并要求他们为“制作不倒玩具” 准备好材料。家长都来问我准备什么,我却摇摇头,说:“你们自己想一想吧,还可以问问孩子。”活动当天,家长们陆续都来了,一脸的不知所措、一脸的兴奋。活动一开始,我就请家长们说一说什么是不倒玩具,它的原理是什么。“我们小时候玩过,怎么推它也不会倒。”“对,推完它还会站起来。”“上边轻,下边重。”……家长们踊跃地回答着,在欢笑声中纷纷摆出了各自带来的材料,真是五花八门:药丸、各种瓶罐、气球、皮球、乒乓球、鸡蛋壳还有大葫芦以及各种纸张、胶条、剪刀等等。
       开始制作了。活动的气氛十分热烈,不时可以听到家长们开心的笑声:“你可真聪明,用的是化妆品的盖子,我怎么就没想到呀?”“看我这个蛋壳里放的是米……” “米不行。轻点儿推还可以,一倒了米就流过去了,蛋壳就站不起来了。”“借用一下胶水,我刚发现透明胶带派不上用场。”“你们怎么知道用什么材料的?也是上网查的吧?”“真没想到,做这手工还挺有意思!”
       我走到冰冰妈旁边问她是如何准备材料的,她说:“按照原理找圆的东西呗。皮球太软了,蛋壳又容易碎,所以最后选择了乒乓球。”冰冰妈回答得太好了。我说:“哦,您这反复挑选材料的过程是不是一种学习呢?”冰冰妈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东东爸把用冰红茶饮料瓶做好的玩具放在地上不停地试,可玩具怎么也站不起来,而他呢,看上去不仅不着急,反而还笑得很开心。试了一会儿,他发现原来是不倒玩具头上用毽子做的小辫儿太重了,于是把它拆下来进行调整。看时机已到,我便笑着走过去问:“找到原因了?”他笑着说:“多试几次就好了!”“看来在失败中也是可以学习、可以成功的哦!”听了我的话,东东爸颇有感慨地点点头。
       当活动接近尾声,我向家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帮助他们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梳理已有的经验。这四个问题分别是:你是怎样准备材料的?活动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活动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通过这次活动,获得了哪些教育的启示?
       家长们有的说感到这个活动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有的说从准备材料到制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奇奇妈说:“我是从最开始的失败,经过一点一点改进才最后完成,我相信孩子一样要学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坚持、动脑筋想办法、不怕失败。”依依妈接着说:“我觉得做事情信心很重要,需要鼓励,我平时对依依鼓励不够,要改改。”强强爸说:“当我自己把不倒玩具做成功的时候心里非常激动。我想孩子们也需要体验这样的成就感,所以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想、自己做,家长不能着急催促,更不要替他做。”
       家长们发自内心的话语令我十分感动,显然,家长们通过这个活动正在逐渐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学习的过程,感悟教育的真谛。活动结束后,家长们纷纷激动地向我表示学到了很多,并且希望能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更加了解孩子,并能与老师一起探讨教育的好方法。而这个愿望,就寄托在了家园栏中,家园栏此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虽然我感到下一步关于家园栏设计和布置的工作需要我投入更多精力,但是,我却信心百倍,因为家长和我已经达成了共识。
       “老师再见!”又是离园时间,家长们陆续接走自己的孩子。“走,看看你们的家园栏去!”“你们这星期做什么活动了?给爸爸讲讲。”“爸爸,我们搭的桥总也不稳,是不是桥墩太轻了?”“是吗?咱们回家试一试。”“妈妈,我们建筑区要搭房子了,可是我不知道该搭什么样子的。”“好啊,那我们一会儿仔细看一看路边的房子都有哪些样子吧!”
       望着眼前的一幕幕,听着家长和孩子的对话,我会心地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