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互动] 情景再现帮助青年教师学会与家长沟通

[复制链接] 0
回复
883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5-12 13: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情景再现帮助青年教师学会与家长沟通


       在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很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家园共育的效果。良好的沟通策略和方法有很多,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青年教师却不能很好地加以运用。比如有的青年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只是简单地汇报幼儿在园表现,丝毫不顾及家长的心理感受;有的甚至还引起了家长的误解和不满;有的则由于自己本身经验不足,不够自信,竟然回避家长,避免与家长沟通,以致错失很多家园共育的契机。
       为了促进教师家园沟通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我们尝试了情景再现帮助青年教师学会与家长沟通。首先,我们请教师按年龄班分成小组,根据各自的工作实践收集筛选一些家园沟通的典型案例,通过情景再现引导教师们进行深入研讨,形成解决方案,最后再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将解决过程呈现出来。来自身边生动的案例情景以及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互动研讨让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情景一
       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小西始终不愿意举手发言,站在她身后的小西妈妈很着急,强硬拉起她的手,可她还是反抗着放下手。于是小西妈妈就用手指着小西,示意教师请小西发言,这可使教师犯了难。最终,教师仍然没有请小西发言,小西妈妈因此而很不高兴,活动结束后,小西妈妈立刻质问教师为什么不给小西一点机会。面对家长的不满和要求,教师该如何回答呢?
       这是小班组教师选取的案例,情景再现之后,教师们展开了讨论。有的教师说:“应该让小西发言,别惹她妈妈生气。”有的教师说:“如果让小西发言,可小西就是不说话,小西的妈妈会既生气又尴尬的。”还有的教师说:“我觉得小西妈妈是个要强、好面子的人,看到别的孩子举手发言,觉得小西不发言给她丢脸了,解决问题的根本不在小西发不发言,而在于小西妈妈的观念。”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执、辩论起来。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教师和小西妈妈这样的家长沟通时,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让家长感到教师也是关心孩子的发展的,这样才能使双方找到沟通的共同点,在这个基础上再向家长提出教育策略和建议,家长会更容易接受。
       情景表演再现沟通场景:
       小西妈妈(满脸不高兴地):老师,我都示意您了,您为什么还不叫小西发言呀?
       教师:您别着急,听我给您解释。小西确实是那种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举手发言的孩子,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和一日生活中都会给她创造、提供适宜的机会让她多说。今天半日开放,人比较多,小西有点不适应,她不举手我们最好也不要强迫她,你想,如果她没举手我就把她叫起来,万一她不想说或紧张说不好,可能会更加打击她的自信心,使她以后更不爱举手发言了。慢慢来吧。您觉得呢?
       家长:好像是这么回事儿,可是我该怎么做她才能变得爱发言呢?
       教师:这个需要我们一起来努力,小西在家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家长:看书。一个人拿着书能看好长时间。
       教师:哦,小西在班里也最爱看书,我们有时会鼓励她讲讲书里的内容。在家里您也可以试着这样做,不要让她一个人看,而是让她讲讲书里的故事,等她讲会了咱们再一起鼓励她来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讲。这样有准备的发言会让她感到成功,会增强她的自信心,会让她慢慢喜欢上在小朋友面前发言,您看这样好吗?
教师合理的解释和恰当可操作的建议,终于扫去了小西妈妈脸上的阴霾。
       情景二
       一次户外活动时,天天和牛牛在玩皮球的时候发生了冲突。天天把牛牛的脸抓破了,留下了明显的伤痕。见此情景教师及时请保健医进行了处理,可一想到牛牛妈平时对牛牛百般疼爱呵护的表现,想到牛牛稍微有点不舒服时,牛牛妈就大呼小叫夸张的表情,教师犯难了:该怎么把牛牛受伤的事情告诉牛牛妈呢?
       这是中班组教师选取的案例,这种案例情景是年轻教师们最常见也最发愁的一个家园沟通的难题。幼儿在一起生活、游戏,难免磕磕碰碰,但是不少家长却难以用平常心来对待,往往会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使得本来很简单的事情也搞得复杂起来。教师既承担着保护幼儿在园安全的责任,又肩负着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任,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态度和技巧很重要。有的教师说:“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把事情发生的经过原原本本告诉家长,是自己的责任就要主动承担,不是就要据理力争。当然,如果孩子受了伤,不论是不是自己的原因,教师都要关心安慰孩子,这样家长才有可能接受老师的解释。”
       经过反复讨论,最后教师们一致认为,面对突发事情,教师首先要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安慰,在第一时间请求保健医的帮助作必要的处理;其次要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家长疼爱孩子的心理,同时要把事情经过言简意赅地向家长解释清楚,并把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和思考以及以后要改进的工作告诉家长,以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同;最后要做好后续工作,比如继续关注幼儿的感受,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等等。
       情景表演再现沟通场景:
       教师(打电话):牛牛妈您好,我跟您说件事。牛牛今天户外活动玩皮球的时候和小朋友发生点冲突,脸被抓伤了,不过您别着急,我已经让保健医处理了伤口,医生说应该没什么问题,不会落疤的,您放心。
       牛牛妈(急匆匆地赶来):老师,牛牛在哪?我看看,脸蛋被抓成什么样了?哎哟,真是的,怎么抓成这样了?谁抓的?
       教师:真是对不起,您看,让您心疼了,我理解您的心情,要不我们现在带他去医院再看看?那个小朋友也向牛牛道歉了,小孩子在一起免不了争抢玩具,我们会在这方面继续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的。
       牛牛妈:哎,你们以后可得帮我们多看着点,我可不想让牛牛在幼儿园老挨抓。
       教师:您放心,以后我们会多关注他一些,玩的时候让他离我们近点儿,咱们再一起让他学点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就更好了。今天晚上要是牛牛脸疼得厉害,您要上医院,就给我打电话,我陪您一起去。我也心疼牛牛,我也惦记他呢。
       教师的诚恳和谦逊打动了家长,帮家长消了“火气”;教师正确的工作反思和改进方向也说服了家长,重新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好感。这样的沟通就是适宜的、有效的。
       情景三
       亮亮,今年3岁,爸爸妈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学历很高,但工作都很忙,亮亮从小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亮亮的照顾无微不至,亮亮在奶奶眼里绝对是最棒的、最优秀的。每天亮亮奶奶都要向教师夸奖亮亮:“这孩子可聪明了,能自己开电脑,还知道怎么退出程序,比我都强!”“前天才教的儿歌,昨天他就能完整地背下来,这孩子记性可好了!”其实,亮亮虽然有不少优点,但是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说自理能力较差、爱磨蹭,不太喜欢和小朋友交往等等。有时,老师会婉转地提醒亮亮奶奶注意亮亮的这些问题,可是亮亮奶奶却不承认,或者避而不谈,老师该怎么和奶奶沟通呢?
       这是大班组教师选取的案例,具有很典型的代表性。祖辈家长比年轻父母更加疼爱孩子,孩子在他们眼里怎么看怎么好,浑身都是优点,即使有点小缺点也觉得无大碍,长大自然就好了。虽然我们也提倡对孩子的赏识教育和自然教育,但是这也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视孩子的成长问题或者需求,错失教育良机。面对“护犊子”的祖辈,有的年轻教师认为老人爱絮叨,普遍娇惯孩子,对一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不易接受,跟老人谈不如打电话找孩子的父母谈。但也有的教师反对这种观点,她们认为,孩子如果主要和老人生活在一起,那么老人的教育观念和做法就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要想促进孩子的发展,教师必须和老人多沟通,帮助老人提高教养水平,取得老人的认可和配合。还有的教师认为,教师如果避开老人而只找孩子的父母沟通会引起老人的猜疑,伤害老人的自尊心。
       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最终达成一致,一切从孩子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教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但也要帮助家长客观认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从而共同寻找适宜的教育对策和方法。思想确立了,关键就是沟通技巧和方法。老人比较在意教师的沟通态度和语言,教师如果对他们热情、耐心,交流时语言也比较委婉,而且问题描述得也并不那么严重夸大,老人们一般是会接受的。在接受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跟进,给以更具体可操作的家庭指导。另外,老师们还达成一点共识,就是,年轻父母再忙,也要争取请他们抽时间来幼儿园看看孩子的表现,争取能和他们也进行深入的沟通,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和谐一致的环境。
       情景表演再现沟通场景:
       教师:哟,亮亮奶奶,您接孩子来啦!亮亮今天又得了个小贴画,他讲故事讲得非常好!
       奶奶:是吧,我就说这孩子灵着呢!
       教师:可是还得跟您说个事儿。
       奶奶:什么事儿呀?
       教师:亮亮今天尿裤子啦。我帮他换裤子时发现他裤子的松紧带有点紧,他的小手撑不开,您回头儿给他换个松点的松紧带行吗?
       奶奶:哦,回头我给他换一个吧,在家都是我给他穿裤子、脱裤子。
       教师:是啊,您真是辛苦,对亮亮照顾得这么细致,他爸爸妈妈得多放心啊!可是,您想过没有啊,您总替他穿裤子、提裤子,他自己动手做事情的能力可就不那么强了。
       奶奶:哎,那没关系,长大了就会了,你听说过哪个大人不会提裤子?
       教师:亮亮奶奶,您还挺幽默!不过还有一点您得替亮亮想想,如果周围小朋友都会自己动手,比如提裤子,就他不会,今天还尿了裤子,他是不是会不好意思啊,这可是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再说了,您要是让亮亮自己学着做事情,他爸妈不更得夸您这个奶奶教“孙”有方啊?
       奶奶:呵呵,这点我倒没想过,老师说得有道理……
       教师的坦诚与尊重让老人感到自己的辛苦与付出得到了认可,是值得的;同时教师明确的观点和建议又帮助老人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孙子上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一定重视,也巧妙地刺激了老人试图改变的欲望,很好地实现了沟通效果。
       教研活动结束后,青年教师们豁然开朗,她们惊喜地发现,原来为之困惑苦恼的家长工作也不是那么难做。帮助青年教师学习和掌握家园沟通策略并应用于工作实践中,情景再现案例研讨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它拓宽了家园沟通的思路,使得问题解决的过程生动、轻松而愉快,同时也使青年教师们深刻体会到,爱孩子的真心、真感情是家园沟通的根本,而正确的观点和做法是家园沟通的保障,教师要做爱孩子的人,更要做专业的教育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