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 别闯入孩子的“领土”

[复制链接] 0
回复
1113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3-21 16:0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别闯入孩子的“领土”


      到朋友家,她的孩子正坐在桌子边上玩积木。短短半个小时,我竟然发现妈妈比孩子还忙碌:孩子不小心把积木掉在地上,妈妈赶紧蹲下身子,抢先捡起;孩子用积木把窗户摆成圆形,妈妈赶忙纠正:“咱们家的窗户是方的……”;有一块积木没摆好,有些垒歪了,妈妈赶紧帮忙扶正;孩子额头渗出点汗,妈妈立刻起身找毛巾帮他擦汗,又端来茶水送到他嘴边……我忍不住想:这是孩子在玩积木呢,还是妈妈在玩游戏?为什么就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这些事情?殊不知,长久如此,孩子就会丧失其独立自主以及创造想象的能力。
      根据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学说,儿童的生命潜力是通过自发的冲动表现出来的,其外在表现就是儿童的自由活动。当孩子专注于自身的活动时,成人千万不能闯入孩子的“领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
      首先,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只有多让孩子亲自体验成功和失败、总结经验,才能使其掌握自我服务的技巧。孩子出汗了,完全可以自己取手帕擦;孩子口渴了,父母只需提醒孩子自己拿水杯;积木掉地上了,孩子应该自己捡起来;搭怎样的窗户,要鼓励孩子自己决定……这些事情,孩子完全能自己解决。要知道,孩子的可塑性、创造性、学习能力都是极强的,父母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并努力创造机会让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以提高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以及独立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其次,要给孩子独立自主的空间,让孩子有充分实践的机会。或许,“热心妈妈”是因为怕耗费时间或太麻烦才帮助孩子捡积木,但孩子只有体验到了捡拾积木的不方便,才会小心摆放,防止再次掉落。只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才能慢慢在自己的行为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再次,要鼓励孩子去想象和创造。家长教育孩子,忌讳“以己度入”。父母的思想往往会被模式化——积木一定要摆齐,窗户一定是方的……殊不知,孩子,的行为中包含着自己的观察和认知世界的独特视角和美好想象。大人看小孩子,首先要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世界。当我们不理解的时候,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你的做法很特别,有创意!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可以讲讲吗?”当家长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我们和孩子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不同个体,就会自然生发了解孩子的渴望,这种渴望会让我们放弃自以为是的看法和做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孩子,让孩子带领我们进入他的“领土”,进入他们的“王国”。
      最后,要认真思考,抓住引导时机。让孩子做自己世界的“国王”,并不代表着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是要知道,我们进人孩子的世界,必须建立在对孩子充分观察和学习的基础上。孩子现在需要帮助吗?孩子需要时间来实践和改进吗?怎样引导孩子才能让其思维得到延伸、能力得到提高?怎样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激发他的兴趣?这些问题都需要父母在和孩子交流中认真思考,更要抓住时机做好引导。
      认知是主动建构的。孩子都是在一点一滴的尝试、失败和积累中,慢慢走向独立自主,成为自己“王国”的真正主人。作为孩子最有力的支持者,父母最聪明的选择,是尊重孩子成长的独立性,不盲目干涉,用智慧有选择地支持孩子的自由活动,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去自由地翱翔。
      记住,天下的父母们,别轻易闯入孩子的“领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