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 享受阅读的快乐——走进孩子的生活

[复制链接] 0
回复
931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5-14 14:0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享受阅读的快乐——走进孩子的生活


      我照例在书房里静静地翻读孩子们喜欢的绘本,我可以说出画面呈现的丰富色彩、线条勾勒出的生动形象,乃至细细找寻发现的每一个细节,却无法想象画家们是如何一笔一画创作的,甚至也无法想象孩子们看到这些绘本时的表情与话语。很多时候,我都觉得,阅读就像一口深井,里面储满期待,阅读者的心就像一把钩子,探进去钩出那些隐含在深处的韵致。这的确有点像老农酿下的米酒,有一种后劲摄入的力量和思之不已的情调。特别是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我总能看到他们运用夸张的想象拉扯着漫长的绘画线条,溢出了我的视野。而那种画家笔下散发出来的文化的气息,弥散在空气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到孩子们的生命中。
      《床上有几只脚》。
       很平淡的一个问题,似乎几个字就可以把一本书的内容都讲完了。我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封面:“这是在哪里?”
      “在床上!因为画面的边上有一个小枕头,床上粉红色的被子让人感觉很温暖……”
      “这是什么时候?”
      “是晚上吧?爸爸妈妈和宝宝都在床上……”
      “不对,晚上睡觉是要穿睡衣的,他们都没有穿睡衣,好像是早晨,已经把衣服都穿好了!”
      “对呀,他们都穿好了衣服,怎么还会在床上呢?看看他们的表情……”
      “他们都很开心!每个人都笑得甜甜的,他们一定是在床上玩游戏呢……”
       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打开书看看这个有趣的床上游戏了,翻开绘本,大家欢呼起来:“宝宝已经起床了!爸爸还在床上。”
      “宝宝在和爸爸说什么?”
      “宝宝伸出了两个手指头,一定是在问爸爸,床上几只脚?”
      “噢,我是爸爸,让我在床上躺会儿……”我在椅子上坐下来,伸出两只脚,懒懒地靠在椅背上。
       孩子们笑起来,马上投入游戏情境:“哈哈,爸爸,床上有几只脚?”
      “两只呀,谁做我的宝宝,和我一起躺到床上来?”我继续慵懒地靠在椅背上。
       炀炀举手,随后奔上来,靠在我怀里。“现在不是了!加上宝宝的,你看见了几只脚?”
      “一,二,三,四,四只脚在床
       一,一,二,四,四只脚在床上!”孩子们很认真地数,炀炀舒服地躺在我怀里,幸福地笑着。我故意抱紧他,亲他一下:“哇,你在我的怀里感觉怎么样?”
      “我感觉好舒服!好温暖!”炀炀笑着,蹦跳着回座位。
       继续看绘本,妹妹来了,妈妈也来了……我和孩子们一边看绘本,一边玩游戏,所有的孩子肩靠肩搂着排成一条队伍,一起开心地数:“二,四,六,八……二十八!现在床上有二十八只脚!”大家笑成一团:“哈哈,大家挤在一起真开心!真温暖!”
       阅读活动结束了,还有几个小朋友手拉手站在移动黑板架的后面:“看看现在床上几只脚?”
       阅读的时候,让自己感受到愉悦——我总是这样认为,愉悦,是最高层次的享受。如果不能从阅读中获得愉悦的快感,那我宁可不阅读。也因此,每次带孩子们阅读,我总想方设法地带着孩子们边玩边阅读,我相信,与阅读内容紧紧相连的游戏,能够让孩子们直接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绘本就是一个抛砖引玉的方式,不同的孩子看到的都是不同的东西,而这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有无尽的想象空间,观察,思考,推理,再到最后的文字认证。我喜欢这样和孩子们一起观察、思考、推理的阅读过程,当最后和孩子们一起读文字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脑子里已经把画面的场景很完整地刻画下来了,这个时候,我们读出的每一个词语,都会用一些场景来对应,而不是简单地去理解文字的意思。我觉得,教师的阅读指导,应该是一种阅读方法的介绍,就等于让孩子按照一定的思路去看图并展开联想,先看图,仔细地看,然后看文字,再回过来看图……这或许是对思维最好的训练。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而享受生活,不是说等孩子长大以后,而是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阅读中开始。每一个画家在创作绘本的时候,都会融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激情,带孩子们阅读绘本,就仿佛带孩子们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之中,虽然,孩子们不一定能够完全领会其中的深刻内涵,也不一定能够让我们感觉到明显的阅读效果,但总有一些东西,会渐渐地融入孩子们的生命,这就是文化的熏陶。
      《一园青菜成了精》。
       或许,与正在开展的“蔬菜大集合”主题活动有关,《一园青菜成了精》在班里风靡一时。一到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看涵涵带来的这本书。这不,几个孩子刚吃完饭,就又找涵涵借书了。
      “老师,你看,他们趴在桌子底下看书!”我正在餐桌边陪涵涵吃饭,奕奕向我汇报。
       这可是在幼儿园明令禁止的举动!我走过去蹲下来:“你们在干吗呢?”
      “我们在屋子里看书!”四个孩子从桌子的四周面向中间趴在地板上,在看《一园青菜成了精》。
       屋子?哦,桌子底下,确实是一个与外面隔离的小空间。“这样趴着看书,不累吗?”我试图说服孩子们从桌子底下钻出来,坐到座位上看书。
      “老师,你也来看,真有趣,我从这边看过去,青菜就像在练杂技!”
       哈哈,倒着看书,这只有孩子才做得出来的举动,只有孩子才会有的另类想象……看着眼前四个孩子专注的样子,我有些不忍心打扰他们的阅读。从阅读本身来说,这不正是最好的阅读状态吗?有观察,有想象,有交流,甚至还有孩子们才能体会的游戏情趣。但是,我必须顾及班内的活动常规:如果每个孩子都这样钻在桌子底下,那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一园青菜成了精,它们要到中二班来检查啦!”我轻轻地拍打着孩子们的屁股。
      “哦!快,青菜们排队啦!我们到那边去看书!”孩子们从桌子底下钻出来,坐到墙边的椅子上。很快,他们发现,没有办法四个人一起看书了。
       阅读是属于室内的,私有的,一个人爱阅读是与他人没有太多关系的,从阅读的姿势来说,也是一样。我总喜欢躺在床上看书,不时变换身体的姿势,或侧身蜷着腿,或趴着撑起头,有时候还会边吃零食边看书。老公总是批评我:“看书也没有一个看书的样子,像个小孩儿一样。”偶尔,我也学老公那样,正襟危坐地,在书房里,摆出一副看书的样子。可每当这个时候,我的思维总会不着边际地到处飞,怎么也沉不到书里边。或许,我骨子里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吧,就喜欢这样腻歪着,随心所欲地看。回想班内的孩子。阅读的姿势也是干奇百怪:茜茜看书,总喜欢抱一个洋娃娃,一边看,一边做“妈妈”讲给娃娃听;冰冰看书,总喜欢不时眯起一只眼,对着画面做鬼脸;宸宸看书,总喜欢把两只脚弓起来踏在椅子的横档上;炜铭则喜欢跪在地上看书,而泽语,却常常会把整个身体趴在地板上看书……当孩子们用各自舒适的姿势看书时,他们几乎不会去理会周围环境中的任何干扰,那一刻,他们的眼睛里只有书中的有趣画面。面对这样简约、简净、简静的阅读,没有附加成分,没有表演气味,只是纯粹的阅读,我心里总是有莫名的感动。阅读是属于自己的,只要自己喜欢,只要觉得快乐,用怎样的姿势阅读,其实并不重要。
       若干年前,我带女儿阅读,并没有现如今这么多优秀的绘本以供选择,环境中所能看到的一切,便都成为了我们的阅读材料。
       回家途中,我和女儿边走边踢小石子儿边讲述:小石子儿出门旅行啦!它一路小跑,进了红色道板砖的家。在这个正方形的家里,有一片小树叶正在睡觉。小石子儿轻轻亲了她一下,小树叶醒了:“小石子儿,你能带着我一起去旅行吗?”于是,捡起小树叶,小石子儿继续向前跑……
       大街上的超市里,我和女儿沿着货架一排排看过去,观察每一个商品包装上的图案、标识,辨别同一种商品中不同的种类或生产日期:妈妈,我发现了一种从来没有吃过的糖,包装袋上有一棵好高大的树,这糖是不是从这棵树上摘下来的呀?好像不对哦,这树上有圆圆的、大大的果子,这树也从来没见过!这树是长在哪里的呢?是不是用这棵树上的果子做出来的糖?买一颗尝尝好不好?这糖的味道一定和果子的味道是一样的!哦,我知道了,这是椰子树,椰奶瓶上也有这种树,那这种糖一定就叫椰奶糖,吃起来会有浓浓的椰子汁的味道,是怎么把椰子变成椰奶糖的呢……
       不管在哪里,孩子都能找到她所喜欢的阅读内容,公园里的一棵树,路边的一个路牌,或者衣服上的小小图案,而我,也总是投其所好地给她编一个故事,顺便把她的名字、她的举动也编进故事里。每当这个时候,孩子总是很开心,会缠着我“妈妈再讲一个”,因为,她也成了“故事中的人物”。对于孩子来说,阅读是一项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增加知识的活动,但他们更在意的,是阅读活动中的自我感受,或者说,享受阅读的快乐。所以,孩子的阅读,总是会伴随着一定的游戏,而阅读,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更为宽泛的意义。
       我愿意,随时随地都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